发电机检修规程(下)

发布时间:2013.08.09 新闻来源:电机维修_电机修理_电机节能改造_发电机维修-湘潭电机维修中心 浏览次数:

4.11 交流励磁机,永磁机大修

4.11.1 解体

4.11.1.1 由汽机将轴各连接部分底座、上挖拆除,拆开引出线,吊出指定位置。

4.11.1.2 拆开永磁机外壳并做好记录拆下永磁机。

4.11.1.3 拆开交流励磁机引线刷架、端盖,测量各磁极间隙后抽出转子。

4.11.1.4 解体中将各进出水轴孔封孔,以免进入异物。

4.11.2 检修与组装

4.11.2.1 励磁机解体

a.拆除励磁机端盖

b.拆除刷架、座圈、蜗壳、拆前应做好座圈记号,刷架四等分测量蜗壳与风扇间隙量记录,以各组装时核对。

c.分解两端轴承(汽机负责)并测量电枢与各极掌间隙。

d.奖励刺激静子与电枢吊离机座,起吊时应把吊静子的钢丝挂在吊钩上后,再在整流子前端轴上斜挂一能调整长短的钢丝绳,使电枢能与静子同时平行起吊,防止电枢整流子侧太重,起吊时滑出静子。

e.用行车抽出电枢放在枕木上,抽出方法是:

①将钓钩调至电枢中心,在汽侧外轴上挂一钢丝绳,励侧仍用原来能调整长短的钢丝绳,然后将汽机稍微吊起,用励磁钢丝绳调平衡后,将电枢慢慢移出,直至电枢铁芯末端与主极掌握铁芯跨接30毫米处将电枢铁芯一端放在极掌上,励磁轴头垫好枕木,将行车松下。

②将汽侧钢丝绳移至电枢铁芯汽侧一端,钓钩找好中心,电枢调好平衡后,吊起抽出。

③注意汽侧钢丝绳或垫用的枕木不要让挠性轴吃防止变形。

④在解体中所有结合面、线头均应做好记号,螺丝、零件要清查专管。

4.11.2.2 励磁机静子检修

a.检查各磁板及线圈固定良好,线圈及引线绝缘完整无损伤,各引线头螺丝压接紧固。

b.测量各线包直流电阻,测量与上次比较,相差不大于2%,如超过应查明消除。

c.清理清扫各部灰垢。

4.11.2.3 电枢检修

a.检查线圈表面完好无损伤和过热现象,端部绑线无松脱。

b.检查并头无套无开焊现象,用大电流法测其片间电阻互相差不大于10%,大于10%不能使用,大于5%应查明原因消除之。

c.检查铁芯完整严密,槽楔紧固无松脱现象。

d.检查风扇无变形裂纹,焊接良好。

e.电枢两端平衡块固牢靠。

f.清理吹扫干净。

g.用1000V摇表测量电枢线圈对铁芯,绑线的绝缘电阻,不应少于0.55兆欧,并做1000V交流耐压试验。

4.11.2.4检修滑环:

a.检查滑环表面凹凸不应超过0.5mm,超过时应进行现场车轨工作。滑环表面光洁度达7,偏心度不得超过0.05mm。

b.滑环经车铣后,再进行表面镀铬工作,该项工作由镀铬专业技术人员协助进行。

c.滑环检查绝缘、清扫、刷合与集电环表面间隙安装调正为2—4m/m电刷在刷握内应能自由滑动,间隙约为0.1—0.2m/m,电刷压力应调整到不冒火花的最低压力。

4.11.2.5 励磁机组装

a.按分解逆序组装励磁机。

b.调整各极掌与电枢间隙可按(最大—最小)/平均值≤10%

c.蜗壳组装后应测量风扇间隙:上、下、左、右四点测量值不大于10%,但最小点不小于0.5mm。

4.11.2.6 电刷组装

a.刷架应按原位置组装,刷握排列应使相邻不同极性的碳刷位于同一直线上,而与同极性碳刷错开排列,以减不同极下整流子面磨损不同。

b.刷握下边缘离整流子表面应有2—4mm距离,但各刷应同一。

c.刷架距离应与极距相等,其四等分允许误差为200KW以下电机不大于四分平均值的1.5—2%

d.同一级组刷握应均匀排列在一直线上,其安装碳刷后的锐角尖应大于转动方向相反。

e.各刷握螺丝应拧紧并加锁垫锁住。

f.刷架固定牢固,并用1000V摇表测绝缘良好。

4.11.2.7 电刷的使用更换要求:

a.同一电机应使用同一牌号刷架,其型号尺寸应符合要求。

b.碳刷完整无破裂,内含灰粉不应该超过16%,并无金钢砂粒。

c.刷辫与刷架铆接牢固,无断脱,损伤、松散,接触电阻相互差不应过大。

d.新换电刷在带负荷前接触面应过到75%以上,在刷握内应有0.1—0.2mm间隙,并能上下自由活动,电刷不要呈大小头。

e.电刷在使用至铆头或镀铜边缘下3mm时即不得继续使用,应及时进行更换。

f.调整碳刷压力一般为200-300克/厘米2,相邻电刷压差不大于10%如振动可加大压力50%-75%。

g.励磁机就位后按原记号接引线,各引线罗丝应压紧平垫及弹簧应齐全。

h清理进风滤网的灰垢,如有油垢应用工业汽油清洗干净重新装好。

i 励磁机全部组装结束后用2-2公斤/CM2压缩空气全部吹扫一遍。

j 用1000伏摇表测全部励磁机绝缘不少于0.5mΩ。

k 将一毫伏接在电刷两级上,用干电池对磁场线圈间断通电,找好磁极中心位置。

4.11.2.8 灭磁电阻检查

检查灭磁电阻个接触面,接头螺丝的接触情况,吹扫灰尘,并测量直流电阻,其测量值与名牌或初测得值比较差别不超过10%。

4.11.2.9 安装中必要数据:

a.轴颈与轴瓦顶部间隙为轴直径的1.5—2.0/1000,两侧单面间隙为0.75—1.00/1000.挡油板间隙上部为0.25—0.3.m/m下部为0.15—0.10m/m。

b 定转子间隙应均匀,最大与最小气隙之差不得大于气隙平均值的±5%

c 考虑到运行时汽轮机转子和发电机转子的相对热膨胀,交流励磁机和永磁机定子中心比其转子中心应向进水支座侧偏移。△l+△2+0.5m/m△1为汽轮机转子热膨胀量,△2为发电机转子热膨胀量。

d 刷合与集电环表面间隙安装时调整为2—4m/m电刷在刷握内应能自由活动,间隙约为0.1 —0.2m/m,电刷压力应调整到不冒火花的最低压力。

4.12 发电机组装

4.12.1 待汽机找好中心后,测量静子与转子间隙应符合标准,并应对静子两端进行详细检查、吹扫,证明确无遗物、灰尘、油垢后组装端盖。

4.12.2 将内大盖连同风环清理干净,先装上两端的一侧后,测量风环与风扇间隙应符合标准,然后再装另一侧,所有销子、螺丝加锁垫后紧死,并派专人复查一遍后将锁垫锁死。

4.12.3 将外大端盖清理干净组装,所有螺丝均应加平垫紧死,并有专人负责最后检查一遍,其风档间隙应符合标准。

4.12.4 将滑环架按原位置装好,并接上引线,其正负极每次大修应调换一次。

4.12.5 滑环碳刷的组装和更换参看励磁机部分.

4.13 检查及联接发电机引线

4.13.1 出线绝缘、套管应完整,光滑干净,软联接部分无松散断裂,接触面平整.光滑镀锡层良好,各处无发变色放电现象。

4.13.2 联接前将接触面用酒精清擦干净,铜铝接头应均匀的涂一薄层的导电膏,以防氧化,联接螺丝紧固后,用0.05mm塞尺检查接触面,四周任何一点插入深度不得超过5m/m.

4.13.3 联接后各压接点贴上80℃试温片,以备运行检查,并将出线室及所有出线、瓷并清理干净,等找完漏气后,将安个网装上。

4.14 充水试验

4.14.1 发电机冷却器注水试验无渗漏现象。

4.14.2 发电机静子、转子通水试验无渗漏现象,其流量应与正常流量相差不多。

4.15 开机维护

4.15.1 配合汽机,电气做开机试验,负责检查所修部分有无异常现象。

4.15.2 检查各部温度是否正常。

4.15.3 检查滑环及励磁、碳刷,有无发热、冒火。

5 发电机小修

5.1 发电机的小修项目按小修标准项目进行,其检修内容工艺方法,质量要求等均按大修有关章节的规定进行。

5.2 小修应同样编制小修项目、进度表。

5.3 小修后的验收应按第6章规定进行。

6 大、小修后的验收

6.1 大修后的验收

6.1.l 检修过程中,在每一工序结束时,班组长会同工作负责人应进行验收。

6.1.2 对重要工序完成后车间负责人应会同班组长进行分段验收,工作负责人应准备好检修技术记录,测量数据及处理问题的记录,分段验收项目如下:

6.1.2.1发电机静子、转子检修后

6.1.2.2 装转子前

6.1.2.3 静子、转子密封试验结束前

6.1.2.4 冷却器水压试验结束前

6.1.2.5 励磁机全部组装后

6.1.3 整体验收应有厂负责人主持,检修部门及班组有关人员参加应对下列各项进行检查。

6.1.3.1 全面检查项目完成情况,技术记录情况,工程进度情况,如有漏项,记录不全、不清,应设法补齐。

6.1.3.2 检查所有设备外面情况,现场、设备应干净,无明显缺陷,如有应消除。

6.1.3.3 以上检查通过后即可启动试验,良好后做出全面评价。

6.1.3.4 大修后20 天内提出总结报告。

6.2 小修后的验收

6.2.1 小修后工作负责人应将记录整理齐全,现场设备清理干净。

6.2.2 由部门负街人主持,会同班组长,对小修项目全面验收,对项目完成情况,质量进度做出评价。

7 特殊项目措施

7.l 整流子和滑环的车铣措施

7.1.l 对整流子和滑环的车铣,一般应尽量减少,因为过多的车铣会造成设备有效直径很快减少,缩短了使用寿命,特别滑环的车铣破坏表面渗炭层后更加快了磨损,因此只有在下列情况下才进行车铣。

7.1.1.1 因火花烧损严重或表面凹凸不平超过0.5毫米,而又无法用砂布打光或经调整刷子改变触磨地点校正磨面时。

7.1.1.2 偏心度超过0.05 毫米时。

7.1.1.3 镀铬层脱落,表面磨损不平时,应重新镀铬时。

7.1.2 车铣工作只准在设备有效直径限度内进行,如少于极跳规定(见整流子滑环参效)即应更换备品。

7.1.3 车铣前应测量不平度的高低直径和偏心度,并故好记录。

7.1.4 确定车铣后直径,有整流子云母槽预先修正到车后的标准深度,防止修后不好刮槽。

7.1.5 车铣工作可在车床或现场位置进行,但最好在车床上进行,因现场车铣准备工作复杂,而且转速、开停均不易掌握。

7.1.6 车铣时的转速应保在6一7米/秒,进刀速度不应超过0.05一0.1毫米秒,切削深度不应超过0.1毫米,一直到车光为止。

7.1.7 车铣后应用细砂布在车床打磨,直到光洁度达到7以上为止。

7.1.8 整流子车铣后的槽深、倒角、刮槽质量要求参看整流子检修标准。

7.1.9 在全部工作结束用0.2—3MPa缩空气吹扫干净。

7.2 整流子冒火处理措施。

7.2.1 整流子冒火的原因很多,除新装励磁机应做无火花区试验调试合格外,对投产后的励磁机冒火大致可分以下三种情况:

7.2.1.1 检修后的励磁机冒火可能是由于磁极中心,板距等份,弹簧压力调整不妥,或碳刷在刷盖内间隙,接触面研磨不良造成,应设法调试核对。

7.2.1.2 运行中如突然发生大火花,说明励磁机内有严重缺陷应即停机试验检修。

7.2.1.3 冒火多数原因是由于运行维护不当,而又不及时处理,致使火花情况逐渐严重,发现此种情况时,应做以下检查和处理:

a 检查是否有过短碳刷,如有过短碳刷应首先进行更换,但每极一次更换的数量不能超过1/4,特新换碳刷接触面良好后再进行更换,并调整好弹簧压力。

b 检查碳刷在刷盒内有无卡塞现象,造成卡塞现象主要由于原来更换碳刷耐磨的上大下小,运行一段时间后就会卡住,这就必须将碳刷取出修正;另一个原因就是电刷握间隙过大或过小,因而造成随着机组振动,碳刷部份电流间断的通过刷握,在间断接触的地力产生烧结炭粒,对这种情况就需取出碳刷,用小踞片将炭粒刮去,此项工作必须特别小心,防止接地或造成整流子短路。

c 在二级以上火花运行过的整流子定有烧损现象,氧化膜己经破坏,而镀铬整流子的烧伤面,其烧伤铬粒更难自行磨平,这两种现象都严重影响接触和整流性能.其原面己无保留的必要,在此种情况下,应用金相砂纸长时间进行打磨,直至出现镜面和用砂纸打磨时手不再有振动感觉为止。

d 用0.2—0.3Mpa压缩空气吹扫干净用干净布将刷架握清擦干净,注意不要造成短路接地。

e 用白布清擦整流子,直至干净为止。

7.2.2 执行此相工作,因在设备转动和负载下进行,帮每道工序都应慎重,并有专人监护,其工作人员应由车间指定,工作时车间负责人应在场,并通知运行加强监视.并做好紧急情况处理的准备。在运行中更换清理、调正电刷时不得两人同时进行,只能一人工作,一人监护。

7.3 发电机干操的一般规定。

7.3.l 由于发电机长期停运或外界影响造成绝缘下降,低于规定值,或新换线棒后,需进行干燥时,即对发电机进行干燥,此工作最好在静止状态进行。

7.3.2 干燥方法有:

7.3.2.1 静子干燥

a 铁损干燥法(涡流干燥法)

b 铜损干燥法(短路电流干燥法)

c 热风机干燥法或多瓦数红外线灯干燥法。

7.3.2.2 转子干燥

a 通直流加热法

b 热风机或红外线灯局部加热法

c 装在静子内与静子一同干燥

7.3.2.3 必要时也可在转动的情况下,关闭冷却器进水门,不升压利用空气摩擦发热干煤或用短路电流法干燥(不并列)。

7.3.3 通常用于表面受潮干燥或局部干燥的热风,灯泡干燥法,使用时应严格注意距离.其直吹直射在绝缘上的温度不得超过105℃。

7.3.4 铁损干燥法为静止状态下最常用的方法,现简介如下:

7.3.4.1 铁损燥法即利用外加励磁线圈穿过静止内部,并在线圈内通以低压交流电,使铁芯产生磁通,利用涡流和磁滞损耗发热进行干燥。

7.3.4.2 励磁线圈匝数、电流、导线选择计算方法如下:

a 铁芯有效截面积Q=(L-nl)[(D外-D1内)/2-h]K (cm*cm)

式中:L——静导铁芯长度(厘米) n 通风沟数目

L——通风沟宽度(厘米) D外一一静子铁芯外径(厘米)

h——静子槽齿高度(厘米) D内——静子铁芯内径(厘米)

k——铁芯填充系数(0.9—0.95 )

b 励磁线圈匝数W = V/QR×104

式中:V 一一外加电源电压

B ——静子铁芯磁通密度(高斯) 采用6000—8000

c 励磁线圈电流I=πD平.a W/W安培

式中: D平——静子铁芯平均直径=D外一h齿背(厘米)

aW——静子铁芯单位长度每厘米所需安匝,一般电机可参照下表选择。

h齿背一一铁芯齿背高度(厘米)=( D外一D内)/2—h

B/高斯

5000

6000

7000

8000

aW

0.7-0.85

1.0-1.2

1.3-1.45

1.7-2.1

d导线截面F=I/j (毫米)

式中:j 一一电流密度(安/毫米2),一般可取2安/毫米

7.3.5 干燥应达到下列标准才能结束:

7.3.5.1 当加热温度不变,静子绝缘电阻升高及保持3一5小时以上不变。

7.3.5.2 绝缘吸收比达1.3以上时。

7.3.5.3 当绝缘电阻换算到75℃时应大于每千伏工作电压1MΩ以上时。

7.3.6 干燥时的注意事项:

7.3.6.1 干燥开始时,温度40℃以下时,每小时温升不超过5℃,以后每小时8℃预热到65 5℃,时间不小于12小时。

7.3.6.2 在干燥过程中,线圈表面温度不应超过85℃,铁芯不超过90℃。c励磁导线不得使用铅皮或铠装电缆,外皮绝缘良好,截面积应有30%裕度。d静子两端用篷布盖好保温,测量绝缘电阻。

7.3.7 转子绝缘电阻在温升后经3小时不变,其值在0.5MΩ以上可以终止。

7.4 静子铁芯部分损处理

7.4.1 发电机静子铁芯因烧、碰、磨等原因造成局部损坏时,应进行修理,修前进行铁芯发热试验,结合外表检查,找出损坏和应修的范围。

7.4.2 清除故障铁芯的熔渣,用凿或电钻铲除无用的坏矽钢片,必要时用手提砂轮清除毛刺.并尽量不使片间短路。

7.4.3 用专用工具将矽钢片一片片撑开,用注射针喷上1611硅钢片漆。再塞上0.05毫米天然云母片直至将发热损坏点处理完。

7.4.5 如损坏面积较大,处理后需镶假铁芯时应进行如下工作:

7.4.5.1 用胶木板,环氧树脂板,或0.3—0.5毫米黄铜片粘合做成假铁芯,但因一黄铜片不导磁,内阻大,散热好以这种为最佳。

7.4.5.2 黄铜假铁制作,可先将黄铜片经三氯化铁加浓硝酸,配制而成的溶液酸洗,然后将环氧树脂和增塑剂搅匀加热到120—130℃加进硬化剂,把温度调至115℃以上,刷在预先加热的黄铜片上和无碱玻璃丝布上,(0.1—0.2 毫米)这样一层层刮选至达到所需厚度,用铁压板压合,放在烘箱内高温固化,温度调至120℃保温6小时,再升至160℃保温四小时后,让其自然降温到室温为止,环氧树脂的配方为:6101环氧树脂份100 苯二甲酸酐(硬化剂)35—40 邻甲笨二丁酯(增塑剂)20

7.4.6 用手打样膏进行实托模,按模样将压合的假铁芯块修正成型试装合适后用常温固化环氧树脂将假铁芯与铁芯粘连在一起,环氧树脂的配方如下:6101 环氧树脂100份 邻甲笨二丁脂(增塑剂)20份 乙二胺(固化剂8份 云母粉(填料)适量。

7.4.7 假铁芯镶好后,进行全面检查清理,然后进行发热试验直至合格。

7.5 静子线圈的更换和修补静子线圈运行中绝缘损坏或检修试验击穿,应进行更换或修补。

7.5.1 更换备品线捧的工艺如下:

7.5.1.l 检查线棒损坏情况.确定损坏地点和应取出的线棒,如上层线棒损坏取出就行了,但下层损坏时就应取出下层损坏线棒数加上上层一个节距的数目。

7.5.1.2 剥去并头套绝缘,用火焊烫开银焊接头,此时应将需拆线头两侧好线棒用石棉布包好,并注意防火,备好二氧化碳灭火拱。

7.5 .1.3 用专用工具打出槽楔,割断应拆线棒端部绑线,取出垫块,打槽楔不得使用金属工具,割断绑线不侧损伤线棒绝缘。

7.5.1.4 取出故障线棒的方祛

a 用穿好薄绸(强度大越薄越好)的细钢丝从通风孔绕线棒穿引,将薄绸打结,绑住起线铁管,一般在线棒直线部分平均距离穿引六道。

b 用取线棒专用工具交叉木棒插入绸结起线管,缓慢均匀的用力将线棒拉出,取线棒的工具使用方法如图.

7.5.1.5 对电机其他线棒按标准进行耐压试验.

7.5.1.6更换好线棒应经试验合格.下线工序如下:

a 将试验好的线棒放入烤房或用升流器通电加热沥青云母浸胶线棒加热到70℃-80 ℃ , B 级胶线棒加热到80℃ -90℃ 。

b 在加热状态下对新线棒进行整形,使其与原线棒形状相同。

c 用专用工具将线棒压进槽内,并趁热将将端部绑线、绑牢。

d 按要求反复装槽楔,井对新棒进行冷态耐压试脸.

e 按原样焊接并头套,包好绝缘喷上1211防潮.1321防油绝缘漆.

f 按要求进行全部耐压试验.

7.5.2 修补线棒的一般要求:

7.5.2.1线棒局部损伤,在无备品情况下,可采用局部修补绝缘的处理方法。

7.5.2.2 剥去故障点绝缘,检查导线有无损环,如有应首先修补导线和匝间绝缘,其绝缘应剥削成镶形,使绝缘新旧绝缘易于吻合.

7.5.2.3 将剥除旧绝缘处理干净,用新绝缘带层层包紧,接缝处错开均匀,每层间要刷漆,直至包足尺寸,外面再包一层无碱玻璃丝带厚度留有20%的压缩层,但因线棒采用的绝缘不同,材料也不同。

a 沥青云母浸胶绝缘用沥青云母带5033 包扎,层间用刷1211 漆:

b B级胶绝缘,用B 级胶带包扎,层间剧B 级胶无溶剂漆

7.5.2.4 新绝缘包好后,应用压模加热压型:

a 沥青绝缘加垫压型,需在线棒外包一层聚脂薄膜,以便脱膜,将线棒放入压膜后,升温至60 ℃ ,初紧一次,再升至80 ℃ 一90 ℃ 紧死,保温一小时,自然冷却取出

b B级绝缘,需将压膜加热到的60 ℃ 左右时,刷上脱膜剂,将包好聚脂油的线棒放入压模,温升至90 一100℃时进行初紧.升到120℃时全部紧死.将温度升至160℃ 保温2 小时后.自冷至120 ℃以下取山并立即剥除薄膜。

7.5.2.5 进行防晕处理,在新绝缘外刷一层粘度为30-35 秒的5147 漆,然后再平包上含铁石棉带一层,难后在表面刷上粘度为15-20秒的5147 漆一层.其两次刷漆均应与原线棒上的防晕漆层搭接好。

7.5.2.6按标准做耐压试验合格.

7.5.3 静子线圈接地的查找方法:

a 分相加压法:当摇表测绝缘不能确定故障相时,可在每相线圈上分别加上交流电压,观察其放电位置,确定为哪根线棒,但电压最多不超过1.5 uH 时间l 分钟,1.3UH 时为5 分钟。

b 在己知故障相线圈上分段加压,优选法观察其放电位置,但电压最高不超过1.5 UH 时间1 分钟,l.3VH 时为5 分钟。

c 当直接接地时,可用侧量直流电阻祛计算出线圈故障点,至引出线的长度找出其故障点位置。

7.6 转子线圈接地的寻找处理

7.6.1发电机转子线圈发生一点接地后,虽可以继续运行,但如不及时处理再生另一点接地时,即会引起严重后果,故需及时检查和消除:

7.6.2 接地性质可分稳定接定接地和不稳定接地,稳定接地与转速,负荷的湿度变化无关,而不稳定接地,不仅与这些因索有关,而且还受转子结构和绝缘状态的影晌。

7.6.3 寻找稳定接地比较容易,其寻找接地位置的力法有:

7.6.3.1电压法(运行中测定或轴转子后外加电源渊定均可).测量任一滑环的对地电压,找出接地点占整个线圈长度的百分比。

7.6.3.2 直流电阻法:(停机后进行)此法同电压法相同,是从所测两段电阻占整个线圈电阻的百分比确定的。

7.6.3.3以上两法必须在事先知道线圈各部长度的情况,才能得到准确的结果。

7.6.4 知道长度位置后,为了准确测定接地位置,需再测量横向位置加以核实,其方法如下:7.6.4.1在转子轴上通以相当大(3 00 安以上)的电流,测量任一滑环对转子周围的表面电压。

7.6.4.2 测量中在离接地点最近的位置,电压指示最小,在接地位置电压是零

7.6.5 寻找不稳定接地方法应灵活掌握,通常以通适当电流,让其形成稳定接地后查找或保持稳定负荷温度在接地状态下用电压法查找。

7.6.6 找出接地点后视其接地位置情况进行修理,如需拆套箍即应按拆套箍措施进行.

7.6.7 找出故障点,清理故障范用的线圈绝缘.并修补包好,一般转子修理用绝缘材料,有云母板,塑性云母无碱玻璃丝带硅有机漆等。

7.6.8如铜线烧损严重,则应补焊或补接新线。

7.7转子匝间短路的寻找及处理。

7.7.1转子因制造不良遗留缺陷,或运行过热变形、绝缘老化、损伤等造成匝间短路,应及时处理,防止继续发展造成多匝短或接地,引起降低振动或损伤等严重后果.

7.7.2寻找匝间短路的方法有:

7.7.2.1直流电阻比较法.测得直流电阻值比原出厂或安装时初测值有降低时即说明有匝间短路情况,降低的越多说明短匝数越多而情况越严重:

7.7.2.2 交流阻抗和功率损耗比较法,其原理是将转子线圈看作 为一个具有铁.芯的电感线圈,可由其交流阻抗的变化来判断匝间是否短路.交流阻抗值当转子装入或抽出时,其值是不等的应在比较时注意。转子存在匝间短路会引起损耗度大,在测其交流阻抗时,可同时测其功率损耗。

7.7.2.3 感应电压向量法。该法是在转子线圈中通以交流电,借助转子的脉动磁场,用跨槽的开口变压器测量每槽感应电压向量。正常情况下转子线圈所产生的磁通中.在开口变压器线圈中产生感应电势E 1 .当被测槽内有短路匝时,短路匝产生的反磁通将在开口变压器线圈中产生感应电势EZ ,通常EZ 大于EI ,由于转子铁芯,有很大的损耗.故E 2 与EI 的相角差小于180.用接于开口变压器线圈上的相位电压表或其他等效仪器(如示波器),可直接测出El 和EZ 的合成电E。根据其幅值和相位,可判断被测槽中是否有匝间点短路,若接于示波器则匝间短璐可从电压波形看出。

7.7.2.4 电压降法。此法是测定短路位置及接触电阻最可靠方法,但必须拆除护环,测量时线圈通以直流,先测整套线圈匝的匝间电压,以确定短路线匝,再在短路点附近线匝的四角拐弯处或出槽口处,精测各点的匝间电压,并根据电压降确定短路位置和接触电阻。

7.7.3 短路位置测定后可根据故障位置和情况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如故障点在端部,一般只需将其短路点设法撑开刷上硅有机漆,垫上云母片即可,但如发生在槽内就需打出槽楔,提起线棒按上述处理。

7.7.4 如短路点在端部往往会发生拆除护环后,短路点消失的现象,这就需将子测短路部位部用专用夹板夹紧寻找。直到找到故障点按上法进行消除。

7.7.5 在上夹板或撑开故障点时,不得损伤其他绝缘弄松垫块绑绝等,故障点不要撑开过大,只能塞上云母片即可。

7.8 转子风扇、护环、中心环的拆装

7.8.1 当转子发现缺陷,需检查线圈及端部,或因部件本身缺陷需处理,更换时应拆除以上部件。

7.8.2 此工作比较重要,应首先熟悉部件结构和拆装指施以保证检修工作顺利进行。

7.8.3 依大齿中心为准,将转子吊放在专用枕木上,转子中心离地面保一米距离。

7.8.4 风扇的拆装:

7.8.4.1 拆前用钢印在轴和风扇环上做好明显记号。

7.8 4.2 拆下固定螺丝和环键肖子等。

7.8.4.3 用#2000气焊把子两套将风扇环均匀加热到150℃时.即用铜棒轻敲或用顶螺丝顶击,加垫时不得将火焰直冲在叶片上,防止叶片烧伤或退火,顶出和敲打不准撞在叶片上。

7.8.4.4 拆下风扇后要放在平面平板上使其自然冷却,防止变形.

7.8.4.5 装复时工艺相同工序相反,但注意不要将两端风扇装反。

7.8.5 护环的拆卸:

7.8.5.1 拆前在护环与转子主体.护环与中心环上做好明显印记。

7.8.5.2 拆除护环与心环间的环形肖子.

7.8.5.3 做好拆前记录

7.8.5.4 将拆护环专用工具装上,用行车轻微吃力吊住护环吊推,并将护环与本体处寒好石棉,防止加垫时烧伤线圈。

7.8.5.5用8个#2000气焊把子(另准备两套备用)对护环加热.加热时应做到:

a 根据机组保护是两段或三段,每段用四套把对四周不断移动,均匀加热.各段温度平均上升.防止接缝胀开,或局部过热烤伤内部绝缘。

b 加热火焰要猛.时间要快,但把子上的白火焰离护环表不小于20 毫米,并尽量避免中心环温度升高.

7.8.5.6 在加热过程中,在温度上升到接近规定值时,用小锤敲试各部尤其是两端止口处是否有空哑声,井用纯锡试验,能够熔化洲度己达200 一210°C ,加热时间约为25 一30 分钟,即可紧动扒具观察护环止口处有无移动,如有移动,可继续扒出,如不移动可继续加热但不超过250 ℃ 。

7.8.5.7 如果在250 ℃ 时仍不能扒动.则应停止加热,进行研究分析,待全部冷却后再重新加热扒拆。

7.8.5.8 护环吊出后应将外端面平放在木板上,并用两层石棉布盖好,保温冷却防止变形。

7.8 5.9 护环拉出时应注意将瓦型垫板绑好,并用专门箍卡紧牢,防止变形或瓦板错位,待冷却后,将瓦板位置、尺寸、块数、记号详细记录齐全后拆下专门保管.以防复装时适成困难。

7.8.6 护环复装前的检查

7.8.6.1 检查瓦型板有无损伤,如有应更换.

7.8.6.2 检查护环内外及止口接触而有无毛刺、锈斑、油灰等。若有应修正清理干净。

7.8.6.3 检查清扫端部线圈干净无异常.

7.8.6.4 将瓦板按原样、尺寸用专用箍卡紧牢,并核对外型尺寸,如比护环内径大1—2毫米应认为合适。

7.8.7 护环复装

7.8.7.1 装护环工艺工具相同,只是工具的使用和顶拉方向相反。

7.8.7.2 将装护环工具安好,把套箍均匀加热到210℃,测量内径尺寸应比冷态大0.15—0.2 %,找好拆吊时的原位置,吊起护环立即套入转子,对正原来记号,装上拉具徐徐装入,并随之将箍卡拆除,在进入止口时复核记号无误,防止偏斜,直至装到端面与中心环面对齐,使环型销子(弧健)进入槽内为止。

7.8.7.3 护环复装后检查与本体四周间隙应均匀,与拆前间隙无大变化,如不合格应趁热校正,并将环型销子打上螺丝,防止自己脱扣,待保护环冷却到70一80℃即可拆除工具。

7.8.8 中心环的拆装:

7.8.8.1 中心环热套在轴上,由销子或止块弧键防止其轴向位移,检修时无必要.可不必拆卸。

7.8.8.2 拆前做好原位置记号,卸下轴向销子或止推块(弧健)。

7.8.8.3 心环热套在轴上,但其紧力校小,加热用#2000气焊把子四套,均匀加热至160—180℃ ,最多不得超过200℃即可用专用拉具拉出。

7.8.8.4 加热前应将花鼓筒、线圈端部用石棉布塞好,严助因火陷烧伤线圈,加热时白色火陷跟心环表面不小于20毫米。

7.8.8.5 装复时与拆除工艺相同但其顺序相反。

7.8.9 装拆注意事项

7.8.9.1 人员分工明确,气焊与起重工具应检查合格.并有专人负责使用。

7.8.9.2 拆装过程注意人员安全,戴防热石棉手套,热件拆下后应盖好或做好明显记号,防止发生烧伤或烫伤。

公司名称: 湘潭电机修理厂(湘潭电机维修中心)
联 系 人: 胡经理
联系电话: 0731-58626841
手  机: 13367420761
公司邮箱: 2547364023@QQ.COM
公司网址: http://www.13367420761.com/

本文共分 1
本站关键词: